外出东鄱小学关于幼小衔接研究报告心
2008年10月8日,我到东鄱小学听了三节关于幼小衔接的课题报告。听课的班级都是刚离开幼儿园只有一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在这三节活动中,有周梨老师的语言拼音课,还有桂榆老师的英语课和一节数学课。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心里想,小学的老师上课都很呆板的,就是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的,老师在黑板上讲,特别是语文课,还要有听写之类的活动呢?而且老师也是很严肃的。但是,听了这三节课下来,让我着实吃惊,使我受益匪浅,对幼小衔接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给自己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和计划敲醒了警钟。
在这三节活动中,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和学生的相处关系,各种课程之间的整合,利用课件这个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容易接受和喜欢。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周老师的语文学习拼音活动这个环节。从老师的选材,课前的准备,老师的教态,学生的常规纪律,孩子的语言表达,老师的鼓励学生的方式,课程的设计等方面,都让我得到了启发。周老师的活动中,注重孩子的动手操作,孩子的思维能力,与人交往等能力的培养。使小学课程和幼儿园的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整正达到了课程的整合。在活动中,老师还运用了黑板作为监督和管制学生的效果。使孩子不仅产生爱集体的荣誉感。周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如果孩子说对了,请你摸摸他的头,那是爱的肯定,如果孩子说错了,请你也摸摸他的头,那是爱的激励。我想,这更好的与我们国家今年举行的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相结合,进行爱心圣火接力传递,让世界到处充满爱。这是多么的体现人文关怀啊!这一句简单朴实的话,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师德以及与学生的相处之道。是啊,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容纳孩子的缺点,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好奇,好问。
其中《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从离开幼儿园,到走进学校做一年级的小,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的差别,但是,却从心理和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许多孩子对上学的心理准备不足。有的教师和家长只重视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然而,却忽视了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幼儿成为“饱学之士”,却忽视对幼儿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还有的和不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上学意识和端正上学态度,使不少孩子害怕上学。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做好上学的准备呢?怎样使幼——小衔接不成为一句空话呢?
最后,谭主任给我们看了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和数学课本。使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小学生一年级的内容,使我知道自己在幼儿园活动中要达到怎样的一个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真正理解《纲要》体现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