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
美术:剪贴—蝴蝶找花
班级:大班
设计思路:
春天悄悄地来了,越来越多春天里的动、植物、小昆虫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蝴蝶的美丽外形、漂亮的色彩吸引了小朋友,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小昆虫。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也常谈及到蝴蝶,对其外形特征很熟悉,同时走读班的幼儿学习画过蝴蝶,剪过弧线,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蝴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交流等形式学习剪不同形状的蝴蝶。
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
高组目标:能使用剪刀熟练的剪出各种不同外型的蝴蝶。
中组目标:能使用工具剪出蝴蝶
低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剪出蝴蝶。
活动准备:剪刀、范例、长方形各色腊光纸、画有花的水粉纸10张、彩色水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欣赏范例:小朋友,谁来了?蝴蝶身上有些什么?你觉得蝴蝶长得怎么样?复习蝴蝶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剪贴蝴蝶的方法。
1、讨论探索: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怎样剪出来?
2、教师讲解蝴蝶的剪贴方法:
纸对折——画出蝴蝶对称的一半——按线剪出蝴蝶,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画出标记图。
3、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调整策略,能力强的幼儿看标记图剪,能力弱的幼儿跟着教师的折、剪步骤操作。
三、幼儿进行剪贴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剪好蝴蝶后,自己在蝴蝶的身上、翅膀上设计花纹,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2、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画、剪。
3、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四、欣赏、讲评作品。
1、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
2、请幼儿讲讲自己喜欢哪一组作品,并说出理由。
五:提醒幼儿把学习用具收回原位,将废纸片放入垃圾箩里。
活动反思:活动实施后,我认真总结反思,觉得有成功之处,也有许多不足:
好的方面:
一、根据班级情况,制订恰当的活动目标
走读班幼儿情况特殊,有的是幼儿园毕业的,有的是读过中班的,有的从别的学校转来的,还有的是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新生。孩子的发展参差不齐,剪贴技能处于不同的起跑线。能力强的幼儿能熟练的使用剪刀剪直线、弧线,能力弱的连剪刀都不会用。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都很伤脑筋,按能力强幼儿的水平制订目标,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又太难了,照顾能力弱的幼儿,其它幼儿又没有兴趣,怎样做才能顾及到各种层次的幼儿呢?通过反复的思考,我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制订了层次目标:高组目标:能使用剪刀熟练的剪出各种不同外形的蝴蝶;中组目标:能使用工具剪出蝴蝶;低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剪出蝴蝶。这样不仅顾及到不同能力的幼儿,而且让他们能够做到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根据幼儿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讲解示范
由于幼儿兴趣、爱好、能力不同,对教学内容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全班的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我采用分层示讲解示范:第一步边讲解边画出折、剪蝴蝶的标记图,然后就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看图标剪;第二步:讲解并示范蝴蝶的折剪方法,让能力弱的看清教师示范的步骤,并随教师同步剪。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能力强的幼儿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无可事事,也保证能力弱的幼儿能学会技能。
三、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根据幼儿的不用能力进行指导。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剪各种蝴蝶后,教师就及时提醒幼儿在蝴蝶的身上、翅膀上剪出花纹。鼓励能力稍弱的幼儿在会剪的基础上,尝试剪不同外形的蝴蝶,对折、剪能力差的帮他们画好蝴蝶,然后指导他们剪。通过分层次指导,不仅让幼儿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提高。
不足方面:
一、投放的材料单一
手工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作性活动。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纸都是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幼儿没有选择的余地。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大小形状不同的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通过创造,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二、教师的方法单一
在教幼儿剪蝴蝶时,教师只示范了从蝴蝶的头剪,所以大部分幼儿都是按教师示范的方位剪,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可以从蝴蝶的不同部位剪,无论从那里剪,只要自己方便就行。
三、活动中教师没有及时评价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活动方案上虽然有评价作品的环节,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态各一形象生动。但由于幼儿的作品太小和活动时间长,所以就没有评价。让幼儿失去了一个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