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记录
汪展拓用雪花片搭了一辆公共汽车,拿起了方向盘一边开车,一边报站名:汽车站到了。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凡凡说:“汪展拓你没有遵守交通规则,不可以做驾驶员。”汪展拓说:“我遵守交通规则的。”一个要做驾驶员,一个不让他做。就在他们争执不下时,我走过去问凡凡:“你为什么说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凡凡说:“红灯亮时,他还在开车,”汪展拓一脸委屈样子忙说:“我的汽车正好小转弯。”凡凡说:“小转弯的汽车看到红灯亮了也要停车。”汪展拓说:“我在马路上看到红灯亮了汽车可以小转弯的。”凡凡说:“我不知道汽车可不可以小转弯”。两人争执不下,最后通过协商,决定让汪展拓重新再开一次车。在交流时,汪展拓说:“红灯亮了,汽车可以小转弯”。这下引起幼儿间的议论,有的认为汪展拓说的没错,有的则认为凡凡是正确的。讨论并没有结果,因此,引导幼儿回家观察,或询问爸爸妈妈。
分析评估
与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明显,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着各种各样的经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在上述交流分享中,有的孩子在马路上观察到的交通规则,而有的幼儿并不了解。交流后并不能解决问题。可以把游戏中生成的问题转化学习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观察后在进行这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活动中的主动性会更强。
实录:
在区域活动动手区彩泥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小棒、塑料片、小积木等,并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做夏天里一些常见的东西,可用辅助物进行装饰,幼儿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后,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刘莫娇:搓呀搓,搓了一个圆球,然后选择一根小棒,划呀划,在上面开始刻瓜纹。
张亦诘:搓呀搓,搓成一长条,一接,变了个圈,成了游泳圈,然后在刻条纹。
陈 昱:搓呀搓,搓一个圆,一压,变扁了,往下插个小棍,变把小扇子。
何丹萍:或许在陈 昱的启发下把小棍插在圆的中间,变成了小伞。
姚欣悦:也做了一把小扇子,还在扇面上用小棒刻了个太阳。
分析:
幼儿园改革发展到今天,主题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都可以是主题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对于3-4岁孩子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发生在游戏中的,在区域活动中渗透主题内容,幼儿会更感兴趣,可以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有关主题的知识,而老师辅助材料的投入,有利于拓宽幼儿思维,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但是,参加动手区彩泥的幼儿只有5-6个,在此活动中只为部分幼儿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动手、动脑机会,其他幼儿或许会失去这样一次很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对策和效果:
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经验水平,当幼儿成为一个群体时,他们会从同伴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会进行借鉴和再次发明。所以,在讲评时我一一介绍了这些作品,特意表扬了这些幼儿,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成果。我想,我班幼儿会在这些作品的启发下把自己最大的创造潜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这也是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小班幼儿创新意识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小三班益智区里新添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小汽车滑道玩具。第一天,活动区活动时,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抢着玩。李一坤拿了一辆小车开始滑了起来,嘴里还给自己的小车加油。他玩了五分钟便让给了思宇。思宇是女孩子,她小心翼翼的玩了起来。还把另一辆小车送给了帅帅一起滑。他们比赛看谁快先到底下,于是玩了几个来回又和别人换着玩了。
反思:半小时的活动区时间里,这个小车滑道玩具被好多孩子们玩过了。可见孩子们还是很喜欢这个滑道玩具的,。但转念一想,每个孩子玩它的时间并不长,五分钟而已。是不是玩具稍简单了呢?于是,我想继续观察下去。
观察二
今天,活动区时,张奥晨第一选的小车滑道的玩具。他先是拿一辆滑,接着又换了一辆,嘴里说:“预备,出发!”然后用两辆车一起排好说:“出发,噢。”两辆车像比赛似的快速的滑向了一层。他兴奋的拍起了手,说:“你第一,他第二。”接着奥晨又把一辆车放在五层,一辆车放在四层,又说:“预备,出发。”他用手在下面接着两辆车,高兴的用他不同的方法又玩了一会儿,共计玩了十分钟时间,便和思涵换了玩具。他还教了思涵自己的玩法,说:“让他俩比赛,预备齐。”
反思:从孩子们自己玩小滑道车中观察,我并没有去教他们玩具的玩法,孩子们自己发明创造了这么多玩的方法,并且他们有了新玩法会教给同伴,共同分享各种方法玩的快乐,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最好。我想孩子们是根据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用小车比赛的形式来玩这个玩具。
观察三
今天,张奥晨又来玩小车滑道玩具。可见他对这个玩具的喜欢。他把小车半挂在了滑道的拐弯处,滑不下来也掉不了。然后他用手一推,小车便滑了下来。我在一旁笑着给他拍手。奥晨递给我一辆小车说:“老师,你跟我玩吧。”于是,我俩比赛,你追我,我追你,玩了一会。我见他不太想玩了,便说:“还有什么东西能像小车一样在滑道上滑啊?”奥晨听完,突然转身,到益智区的筐里找了起来。他认真的蹲着找,看到了穿珠,便拿了一个一寸长的彩色小管。他把小管放到滑道口,它轱辘滚了一层,竖过来卡在了拐弯处,奥晨又帮着放好,小管又轱辘滚了一层卡在了拐弯处。他拿走小管,嘴里说着:“这个不行,老不走。”他又去找了一颗圆珠子放到滑道上试,珠子滚的很快,可是太大也卡在了拐角处。他笑着说:“这个也不行,太大了。我找个小点的。”他第三次蹲下来又去找了起来。他想找个小点的珠子,在筐里找了半天,又试了两个都不行。他突然发现了喂豆玩具的豆子,便拿了一颗黄豆来试。黄豆轱辘很快的滚了下来。他高兴的自己拍手笑着说:“这个小豆滚的真快,比小车都快。”边说着,他又玩了起来。可小豆子每次都滚到地上。奥晨把小车放在了滑道出口栏上说:“挡着点,就不滚到地上了。”他的方法还不错,真的小豆子每次都滚到下面被小车栏上了。
反思:当孩子兴趣不浓时,我及时的介入,用朋友的口气又向他抛去了问题,孩子的反映是:有了老师的提醒,我还真想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能象小车一样滑着玩呢?从奥晨开始玩玩具到最后找到滚的更快的小豆子,总计时二十五分钟,他在寻找中试了又试,最终找到了一个能滚的快的小豆,还自己发明了“护栏”,不让小豆子车掉在地上。正是由于我的及时有利的介入,才让他发现了更加有价值的东西。从他的反映看,他特别的兴奋,并且在玩中动了脑筋。
观察四
今天奥晨又跑来玩滑道玩具,杨卓然也跑来说:“我也和哥哥玩。”奥晨帮杨卓然小妹妹搬了把椅子,热心的说:“行,过来,挨着我。给你玩一个小车,我有小豆豆车。”于是他俩玩了起来。东东也凑了过来想玩,奥晨说:“给你豆豆车,我再去找个车去。”奥晨便在活动室里找了起来。他去益智区里又看了看,找不到,便又去了别的区,娃娃家找了找,找到个小朋友用橡皮泥做的丸子,高兴的拿了过来。他放在滑道口试了试,轱辘滚了一层,太大卡在了口那。于是,他便自己揪了块小的,放在手心里揉了揉,轱辘轱辘顺利的滚了下来。杨卓然高兴的给奥晨鼓起了手。奥晨把橡皮泥小车给杨卓然说:“你玩吧,我再找找。”他又去找了。找到了个水彩笔帽,小扣子,试了试小扣子不爱滑,水彩笔帽滚的还行,有时就卡住,太大了。
反思:我发现孩子们在玩小滑道车时已经接受了新的“小车”,兴趣也是很浓厚了。对开始简单的玩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丰富了玩法。孩子们找到了能滚动的“小车”并收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分享。给幼儿提供的玩具,不仅仅是用原始的方法玩,还要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老师认真的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新方法,老师也是孩子们的引导者,适时的介入,给予他们帮助与指导,同样的玩具,不同的方法玩,丰富的材料,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点。
观察五
今天,赵毅林也来玩小滑道车。他把两筐小朋友找的能滚的玩具和不能滚的玩具都端在面前。他先拿大的漂亮的红珠子滑了起来,滑一层就卡住了,他又换了一个泡沫的方块,也滑不动。他说:“哎呀,他们都不滑呀。”他于是又拿另一个能滑的筐,拿了一个透明的小红珠子说:“真漂亮。”滑起来真快。他高兴的拍起了手。可是,小珠子蹦地上了,他赶快弯腰去找。好不容易捡起来。我说:“怎么让它不蹦远呢?”赵毅林说:“下面接着,我找个盘子接着点。”他找来了个小盘子可是太厚了,塞不进去。他有点不愿意再找了,我说:“咱们一起做一个吧。”我找来了厚的纸和圆的卡片,不一会就做出了个半圆的托盘,赵毅林特开心说:“谢谢你老师,真好玩。”他把这个‘托盘’放在滑道出口,真好,正好接着小豆子。赵毅林玩了会儿,又找到一个一样的红珠子,说:“咦,这两个一样。老师,咱俩做一个小车吧,多好看。”我笑了笑说:“好啊。”我们找来了线和玻璃丝,赵毅林说:“玻璃丝穿的好看,线不好看。”于是,我们做的玻璃丝小红车做好了。赵毅林高兴的想赶快试试。他抢着拿小车,放到滑道上,轱辘滑的还挺快。
反思:当孩子需要老师帮助时,我及时的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中,帮助他,与他一起来做个小托盘,提供了这个玩具时,孩子们通过尝试,自己总结了小托盘的好处:能把爱掉在地上的小豆豆、珠子滚到小托盘里,方便了自己。同时,在老师与孩子一起做珠子车时,孩子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做好几个珠子车,他自己通过尝试,体验到了快乐,自己亲手做的东西记忆深刻,并且爱玩。因此,小班幼儿在玩区域活动时,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要积极的参加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做他们的玩伴和朋友,这样,孩子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老师也能够获得很大的收获和发现孩子们近期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的解决。
区角观察记录
实录:
今天,我发现美工角的邵元正在奇思妙想地用纸盘做花仙子,她把纸盘的四周剪成穗状,用蜡笔涂上颜色,在“百宝箱”中找出棉花做了一朵花,贴在盘子的中间,先用废广告纸剪成眼睛、嘴贴上,可是觉得不漂亮,她又找了其他材料,用水彩笔在棉花上轻轻点了几下,表示花仙子的眼睛和嘴巴。在活动中,她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终于在“百宝箱”找到的自己需要的材料,保证了活动的进行。
反思: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提供是开展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材料进行探索,主动创新,材料的提供对决定幼儿可能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起到积极作用。现在很多商品的包装材料品种繁多,美观耐用,弃之可惜。而现成的玩具已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作为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这点,平时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材料,例如,一些废纸盒、饮料罐、挂历纸、旧毛线、碎布等等,并把这些材料放进我们的“百宝箱”。这些材料为孩子开展各种自主游戏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支撑,同时也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原材料。一些常见的不起眼的东西,在孩子的手中变成了他们发挥想象力的工具,孩子们可以通过剪剪贴贴等方法产生出独具创意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在具体的操作中,他们凭借极其有限的材料、物品与玩具,依*自己的想象,对其进行重组、再造活动。而且,在操作活动中,他们总是在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完善,直到认为合理才告结束。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带有十分明显的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自制玩具既能改变儿童的认知结构,求知欲望,又能促使幼儿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创造实践,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还提倡一物多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物品的多种用途,让有限的材料发挥无限的作用。
户外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津津有味的玩着。吕茜和王楠同时都要玩高级五子棋,但棋被吕茜给抢走了。王楠跑到我这里委屈地说:“叶老师,吕茜把五子棋抢走了,是我先拿到的。”我说:“好,叶老师知道了,你自己再找个地方玩玩,好吗。” 王楠见我这样说,就擦去脸上的泪花去和胡雨佳一起玩了。吕茜见王楠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对着王楠嘟着小嘴巴说:“我不跟你好了。”这时,王楠看了一眼吕茜就走向胡雨佳了。
每次玩具整理好后,教师总会总结一下玩时出现的一些小状况。“刚才,我们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事发生啊?”我问道。王楠举手发言:“刚才吕茜把我的棋子抢走了。” 吕茜辨解说:“没有,我没有抢过。“我没有去解决这件事,而是发动幼儿们讨论该如何解决这件事。虽然我一再引导幼儿讲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但是大多数孩子认为吕茜做的不对,应该向王楠道歉。最后,吕茜和王楠被请上台相互到了歉,握手和好了,但吕茜脸上却有点灰暗。
现象分析:
很显然,从上面可以看出吕茜和王楠都缺乏了《纲要》中所提到的“幼儿应该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的能力,所以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事了。他们不会两人合作着一起玩,不会互相谦让,只会一为的在那里用攻击的行为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矛盾也就因此而起了。不过还好,王楠见自己不能处理这事就马上想到了求助老师。
采用措施:
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否顺利进入社会交往和在社会中生存与否的一个途径。新《纲要》也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给幼儿营造宽松、适宜的环境及氛围让幼儿在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让幼儿在心理上感到轻松自由,不受任何压抑.
2、 多提供一些相互合作的活动机会.
3、 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收集:在哪些看见过这种谦让、互助、合作的现象,以加深对此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