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通过多种媒介和活动,使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根据这些,我设计了《民族娃娃上春晚》多媒体教学活动,其中涉及了美术、社会等多领域内容。幼儿在电视中见过不少的少数民族的形象,平常也学习过、听过不少少数民族的歌曲,少数民族的人们都能歌善舞,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此活动旨在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几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认识欲望,培养幼儿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1、重点了解藏、蒙古、维吾尔族服装的特点,知道每个民族都有不同服饰,并包含着不同的风俗。
2、根据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进行尝试绘画。
3、尊重、热爱少数民族同胞,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探索欲望。
学情分析:
我班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祖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幼儿的爱国意识在不断的萌发增进,此活动旨在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几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而且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前期经验,为本次的活动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特色:
本次教学最大的亮点就是交互式白板与互联网的巧妙结合,直接将网络《民族娃娃换装游戏》链接到课件之中,增强了幼儿与白板间的直接互动,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使整个活动更富于趣味性。
活动重点:
重点指导幼儿根据每个民族服装的突出特色进行尝试性绘画。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民族娃娃上春晚》、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出:“小朋友们,你们在过春节的时候看‘春节联欢晚会’吗?”问题,(利用拉幕、聚光灯等功能提升幼儿关注度)引出白板课件中的“精灵宝宝”(利用超衔接衔接好事先录制的声音)。
二、由“精灵宝宝”作为主要人物角色,贯穿整个课件之中。
1、引出民族娃娃为参加春晚评选节目话题,请大家看一看,都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来参加评选比赛了。(利用超衔接衔接到个个页面)
2、边看边总结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藏族——藏族服饰的主要服装款式就是藏袍,藏袍在藏语里又叫初巴,女孩身穿长裙,外罩一条五彩围裙。男孩一个袖子套在手臂上,一个袖子甩在旁边,藏装的基本特点就是上身穿绸或布长袖短褂,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外加肥宽长袍,男子下穿裤子,女子下穿裙子,外系一条五彩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女子头上一般都有多颜色的丝线组成的扎绣。
维吾尔族——头戴六角帽,男子斜领无扣的长袍,要系长方巾。女子多在
款袖连衣裙外套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蒙古族——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头巾或带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教师边带领幼儿看,边引导幼儿发现对称的美,而且衣服的亮点都集中在领口袖口,纽扣和头饰,而且左右对称。
3、flash游戏《民族娃娃换服装》
链接游戏,提示幼儿,如果帮民族娃娃找对了衣服和帽子,图片会介绍一些民族的知识,看谁找的对又多。
4、绘画活动(幼儿
在过些日子就要到春节,各民族的小朋友都争着上春节晚会上表演节目,大家快来帮他们裁剪漂亮的民族服装吧。
5、讲评幼儿作品(利用数码相机将幼儿作品拍摄,传输到白板当中。)
重点讲评幼儿是否画出该民族服饰的特色。
【课后反思】
结合这几年来对新纲要的学习和认识,在课后,我对《民族娃娃上春晚》活动,进行了以下反思:
1、 首先,在课题的来源和选定上,我都做了再三的思考,针对本班开展的《我 的祖国》主题活动,将认识民族服装作为主要线索,重点了解藏、蒙古、维吾尔族服装的特点,知道每个民族都有不同服饰,并包含着不同的风俗。其次,我将社会流行元素“春晚”这个话题融入其中,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 其次这次活动的主要操作材料——交互式白板课件,其中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进行整合,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幼儿更容易掌握与接受,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进行之前,充分调动家长资源,体现了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通过互联网搜索大量关于民族的资料,了解民族服装的特点,并激发了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探索欲望。
4、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通过认识“藏、蒙古、维吾尔族”文字与听到民族音乐作相应的民族舞蹈动作等环节,整合了个大领域目标,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5、有待完善的地方为:幼儿与白板之间的互动欠缺,应多加入一些幼儿操作的程序,使幼儿参与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