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焦虑症对策
又是一年入园时。
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暗自心焦——孩子是否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不会想家……看着孩子楚楚可怜的眼神,家长“明知山有虎”,但为了孩子的综合发展,却不得不“偏向虎山行”。
话说回来了,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的焦虑自然难免。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却发现,孩子的焦虑,除了来自于陌生的人和环境,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同样焦虑的家长!
这种痛楚,我们感同身受。这种痛楚,我们愿与您一同分担。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期策划——入园,别把您的焦虑“传染”给孩子。
专家小结
对于个别孩子,由于处于一个新环境,可能会再现婴儿期的行为,如吮手指、易哭、摔打东西、说儿语等,家长对此要表示理解。3岁儿童,成长的速度可能减慢,食欲会下降,特别是又换了新环境。孩子还常会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尤其是想赶上其他大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时,更是这样,所以睡眠时间会紊乱;喜欢抓住自己热爱的东西不放等等。家长对此还要适当地提供帮助,顺应孩子的天性与需要,如提供机会让孩子练习自理技能,实现帮助成人做事的愿望等。
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困扰着家长,甚至动摇送孩子入园的信心;然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焦虑。所以,要有效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相信老师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放心,孩子才可能安心,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工作,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
相关链接:入园焦虑产生的可能原因
入园适应性问题:对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变化、人际交往、情感暂时性缺失等的不适应。
家庭的教养方式:过分照顾、过分依恋、期望过高、自由放纵、隔代教养等。
幼儿园的教育教养方式:教师的经验、幼儿年龄偏小、入园与升班同时进行、全托制等。
温情提示
- 为孩子提供爱心和支持 当他哭时,给以安慰,当他害怕时,消除其疑虑,设法减轻孩子的恐惧。
- 做好思想准备工作 告诉孩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那里有许多小朋友陪他一起玩,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爸爸、妈妈下班了就来接他回家。
- 与孩子一起准备入园用具 陪孩子一起买新书包,家人赠送文具,祝贺孩子长大进入幼儿园。
- 陪同孩子参观幼儿园 在教师的安排下,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在幼儿自由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可以亲切地交谈,让幼儿感到父母与教师很熟悉,以促使幼儿放心地与教师交往。
- 结伴入园 在参观幼儿园的过程中,家长有意与其他家长交谈,帮助自己的孩子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入园时见到有认识的小朋友,幼儿会比较容易且愉快地融入集体。
- 为孩子提供机会练习生活自理技能 会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收玩具;告诉孩子有问题而自己又不能办的,要会请求大人帮忙。
孩子观点 家长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到了每年新生入园这一天,无论你到哪家幼儿园,哪怕已是中午时分,依然会看到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幼儿园周围往里张望,他们肯定都是新入园幼儿的家长,因为不放心自己的宝宝,偷偷地跟踪观察。面对入园问题,家长比宝宝表现得还要焦虑。
到了两三岁,孩子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从爸爸**的怀抱进入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对于从未离开过家的孩子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生活,肯定会有不安全感,入园焦虑由此产生。这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心理、生理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宝宝的焦虑当然会使家长们忐忑不安,如何使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就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孩子和父母分开,孩子和父母同样都要经受分别的阵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来时的绝望都足以把爸爸**的心撕成一块块碎片。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边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让孩子学会独立,却是他人生情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长大,不可能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身为家长,如果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鲜明,就很容易给孩子找借口不回幼儿园。
父母焦虑不安的情绪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以利于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阵痛和孩子的哭声,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家长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后才能让孩子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