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诗歌伴成长
倾听、理解诗歌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一方面教学活动中,其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设计、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采取“情景法”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
一、自然情景法
如:儿童散文诗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春天的秘密》《欢迎秋爷爷》、《夏天的萤火虫》、《落叶》、《小雪花》等自然特征明显,比较形象,幼儿容易理解的作品我们都采用了情景法------自然情景法。
比如:学习诗歌《春天的故事》
春风长着手,那手像妈妈,摸了摸小草,小草绿了。
春风长着嘴,会说悄悄话,在树梢上说了说,柳树绿了。
春风长着腿,一溜烟跑来了,亲了亲桃树,桃树开了!
春风发请柬,请来了小燕子,小燕子衔着春光,
快活地飞来了......
为了引导对诗歌的内容更好的进行理解和掌握,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较好的自然环境,采用自然情景教学法,让孩子们和小草一起游戏,和树儿说悄悄话,和小燕子一起翩翩起舞;和花儿一起频频点头;和春风一起寻找这绿意和花香,一起春天带来的温暖和希望。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得比较好,从效果来看,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甚至更为理想。
比如《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作小屋。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 “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该作品构思新颖,语言简练,季节性明显,生动形象。我们在进行教学这一活动时,就选择在秋季的落叶树下进行得这一教学,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然情景的认知教育功能,让幼儿躺在落叶树下,坐在落叶上面,在与落叶的亲密接触情景中,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受诗中角色的可爱有趣。通过对儿童散文诗的欣赏和有表情地朗诵,引导感受诗歌里优美的意境,进行扩散思维,仿编散文诗,等等。 二、生活情景法 如:《过生日》、《轻轻地》、《梦》、《小锤子》等行为习惯教育类的作品,旨在养成幼儿懂礼貌、讲文明、爱父母等行为习惯。这类对良好习惯具有行为教育功能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时也采用了情景法------生活情景法。
比如:诗歌《轻轻地》: 妈妈起床啦! 轻轻地穿衣,轻轻地下床,轻轻地走路…… 爸爸昨天上夜班,回家很晚很晚,现在还在甜甜地睡着。 佳佳起床啦! 轻轻地穿衣,轻轻地下床,轻轻地走路…… 妈妈望着佳佳笑,佳佳望着妈妈笑。 呼噜,呼噜,爸爸睡得好香呢! 作品反映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妨碍他人休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往往是父母长辈不影响他(她),他(她)可以影响任何人的休息,这么看来,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又不能仅仅是说教。所以,这类作品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表演来进行,发挥生活情景的行为教育功能,让幼儿扮演诗中的角色,表演诗的情景,亲身体验“轻轻地”感觉,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实,引导幼儿学会倾听、理解诗歌除了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完整朗读,以情带幼儿进入诗歌境界也是很关键的,俗话说“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很重要。通过朗诵,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幼儿通过朗诵可以增加文字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
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对诗歌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诗歌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和引导幼儿去欣赏、创造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诗歌本身的理解把握情况,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解说水平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如果仅引导幼儿单纯去理解诗歌中的语言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内容,那么就不能算完全了解了诗歌,或者说仅是一种对诗歌浅层次的解读。只有让幼儿去感受、不断地去朗诵,才能把握作品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才能真正懂得作者要表现的全部。例如,《夏天》:树叶打着卷儿,小花底着头,……风来了,云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起来。……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了在炎热的夏天里生物对风、雨的渴望。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为教学中情感的准确投入作好准备。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是真实充分的,是教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或随意曲解。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真实充分的投入,是帮助幼儿有效地接受诗歌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
诗歌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去自己感悟、体会,从中引导幼儿在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中更好的体验到学习诗歌的乐趣。
五图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海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