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授权北京学前教育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北京学前教育网同意”
狼堡的变化
---中班建构游戏中的分享交流
引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幼儿游戏是快乐的,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羊村和狼堡的搭建时幼儿最感兴趣的建构游戏,幼儿把自己也融入到了建构游戏中,每天都在为羊村和狼堡的搭建忙个不停,乐此不彼。当游戏结束时,也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组织与参与,游戏后的分享活动让幼儿们有机会交流一下游戏中的体会,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游戏后的分享成为了有意义的活动。
实录一:
师:今天谁来说说你们觉得开心的事?
朱熙贝;今天我和许欣怡、贾朝翔、沈怡婧、胡皓峰一起搭了狼堡,非常开心。
师:你们的狼堡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朱熙贝:我们搭的是新狼堡,和以前不一样。
许欣怡:我看到狼堡是高高的,以前的狼堡是矮矮的。
贾朝翔:徐老师,我今天有点不开心,因为我搭不上二层楼,上面太高了,我搭不到。
师:大家来帮小贾解决一下问题吧。
胡皓峰:搭太高会倒下来的。
余婵:拿小椅子,站在上面就可以搭得高高的。
徐铭俊:很危险的,会摔下来的。(很多幼儿都赞同的点点头)
师:只要你的小手能够到的地方就已经很高了,今天我看到了高高的狼堡,你们的本领可真大,能造出这么高的狼堡,我们大家拍拍手夸夸他们。(师和幼儿一起表扬。)
师:今天小贾不开心,碰到了困难,请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解决了问题,如果你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
陈可欣: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蒋欣羽:自己也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
师:你们说的都是好办法,如果下次你遇到了困难,我相信你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分析:
随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在介绍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不再是一定要讲清作品每个部位的名称,而是直接引导:请你介绍一下,你们的狼堡和以前如何的不一样,这样也引起了讲述者和倾听者的兴趣,抓住重点进行讲述。游戏后分享活动的本质是分享快乐。但是幼儿遇到困难的前提下,提出不开心的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个生生互动,让幼儿知道困难不可怕,我们可以一起克服它。
措施: 1、分享交流中可以有开心的事情,也可以让幼儿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一起相办法解决问题。
效果:
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后,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会寻求老师、同班的帮助,有的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实录二:
师:今天的狼堡不一样了,谁来介绍一下?
贾朝翔:今天我为狼堡搭了大树?
刘骅泽:我有问题,为什么要搭大树?
师:这也是徐老师想问的问题哦!
贾朝翔:电视里看到的狼堡是在大森林里的,那里有许多大树。
全体幼儿:我也看到过,那是大森林。
我也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
徐铭俊:我有问题,为什么大树上没有树叶?
师:树叶从哪里来?
吴熠昊:大树上。
许欣怡:摘下来,小树叶会哭的,大树妈妈也会不开心。
顾益萌:我们去捡小树叶。
徐铭俊:可是妈妈不让我捡小树叶,怎么办?
师:为什么妈妈不让你捡小树叶?
徐铭俊:妈妈说地上的小树叶脏脏的。
师:朋友们,我们为徐铭俊想想办法,怎么样让小树叶变干净?
朱熙贝:给小树叶洗洗澡。
王浩:叫爸爸妈妈帮忙,在水龙头下面洗干净。
孙成贺:还要把小树叶擦干,否则小树叶会冷的。
……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要爱护绿化,不能随便采摘树叶,不过我们可以捡小树叶,并请我们的爸爸妈妈帮忙把小树叶擦干净,再带到幼儿园来,为我们的大树妈妈添上小树叶,好吗?
全体幼儿:好!
分析:
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种分享,它的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语言更能引人入胜,更能激发幼儿同伴间的交往、关注与热爱,同时,作品也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环境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措施: 1、鼓励幼儿在回家的路上捡小树叶,并清洗干净。
效果:
幼儿们开始为大树妈妈粘贴小树叶。
实录三:
师:今天狼堡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体幼儿:大树没有了。
有围墙了。
为什么是矮矮的围墙?……
师:我们一起去问问搭建狼堡的朋友吧!
胡皓峰、许欣怡、沈怡婧:你们猜猜我们搭的是什么?
戴林:我知道是围墙呗。
胡皓峰:不是的,你再想一想。
陈嘉琪:是小火箭。
许欣怡、胡皓峰:不是的,想知道我们搭的是什么吗?我们搭的是小树林。
师:为什么你们不搭大树,搭小树林呢?
胡皓峰:我们只搭了3课大树,积木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想搭小树。
师:那为什么要一棵一棵连起来呢?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贾朝翔:一棵大树要倒下来,我搭的那棵大树一碰就倒下了,连起来就不会倒了。
闫巧钰:如果太高的话,倒下来会碰痛小朋友的。
……
师:小树连成小树林,你们真聪明,遇到了困难,会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大家一起拍拍手夸夸会动脑筋的朋友。
沈怡婧:小树上有我们做的小树叶。
师:为什么是你们做的小树叶呢?
胡皓峰:因为捡来的小树叶没有了,所以我们自己用剪刀剪小树叶。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哪里来的材料呢?
许欣怡:在那个桌子上,有剪刀、手工纸、蜡笔,我们都可以用的,我们画出小树叶以后再剪下来的。
蒋欣羽:我有问题,那怎么贴上去的呀?
师:对,这也是我的问题,怎么样把小树叶贴上去的呢?大家一起来说说。
陈可欣:固体胶。
胡皓峰(摇摇头):不是的。
刘骅泽:那是白胶。
胡皓峰(又摇摇头):不是的,我用了胶带,在桌子上的,徐老师教我用的,很方便。
师:贴上小树叶有很多办法,你们的办法都可以用,如果你想用胶带,你也可以请皓峰来教教你。狼堡里的变化可真大,谢谢你们的办法,让我们的狼堡越来越漂亮。
分析: 很多幼儿都乐意在分享活动中尽情表现,尽管他们发现、感受、思考、表达的内容对现实社会没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对他们个人经验宝库的丰富则意义非凡。有些教师把对幼儿游戏的分享交流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幼儿们只有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的份,这样的分享活动俨然变成了又一次的集体教学活动,毫无快乐可言,完全忽略了幼儿的体验。所以,在关注幼儿生生互动的同时,我也退居二线,将主动权还给幼儿。
措施: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利用同伴间的互动推动游戏的发展。
效果:
孩子的词汇开始丰富起来,逐渐能清晰的谈话,独立的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由于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之间的联系,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我们的分享交流活动时幼儿充分表达的一个平台,老师在其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充分表达表现让幼儿获得了极大地满足,而满足又为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这种良好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支持和促进了幼儿的建构游戏。 总结:
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解除困惑、解决问题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为幼儿带来了快乐,让每个幼儿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快乐。作为教师,我渐渐地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幼儿的身上,关注到每个幼儿,激发幼儿们的潜能,让幼儿们尽情分享游戏中的体会,此时我的主体性可以隐性些,其角色更适合是一个旁听者、欣赏者,穿针引线,或有趣的导入题点,或简短地提问,或夸张地迷惑、或热情地鼓励,尽可能多地满足幼儿的感受与经验建构,彰现他们的主体显性地位。
上海华漕镇金色幼儿园中三班 徐丽倩
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