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授权北京学前教育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北京学前教育网同意
案例描述: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当老师提问时,经常会有小朋友答非所问,更甚至打断老师的话说一些与活动无关的话题。
案例分析:我发现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孩子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是很多的,但是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一、是当老师的一个问题下去的时候,是大部分孩子都出现这种问不对题的现象,那肯定是孩子没有理解或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这时老师首先应该寻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我设计的问题不符合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不能理解、不能听懂我的问题。这时的老师应该马上将自己的问题简单化,如把一连串的问题分个让幼儿回答,或者将原来问题中的字词说的通俗一点,浅显一点,有的问题可以重复提问。 二、对老师的提问只有个别孩子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时。老师要寻找孩子的原因,是不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而导致的。如果老师在提问时他根本没有安静的倾听。那出现这种情况是肯定的。或是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讲完她只听了一部分就十分着急的举起了手,等他回答时也会出现这种答非所问的情况。这时老师就要有意的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让孩子养成安静倾听,耐心听讲的习惯。 三、 孩子被前面同伴的谈话内容中的某一点所吸引,自己根据这一点进行发挥讲述,导致与老师要求的谈话内容越来越远。也就是我们大人说的跑题。这时,老师可以直接对他说:“你说的问题我们下次再讨论行吗?老师想知道你对这个(现在所讨论的)问题的看法。”如果这时他还不能对你的问题进行回答,那你可以让他听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老师应尽快的把跑开的话题拉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