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小房子
镜头一:晨晨(16个月)来到图书室,走到小房子前面,在门口往里望望,开心的笑了,过了约4~5秒,走开了,到旁边的书架上东摸摸西碰碰。
镜头二:过了约十几秒,他又来到了小房子前面,这次是先蹲下来,手拉着门带动身体移动,门打开了,笑了,我给予及时鼓励:“呦!晨晨本领好大呀!我们拍拍手。”奶奶也一起进行表扬,他开心地自己也拍起了手,接着我们鼓励他到小房子里和娃娃一起玩,他把门关好走开了。又到旁边的书架上东摸摸西碰碰.镜头三:过了一会儿又过来了,这次他直接把门一下子打开了,接着看看我,我没反应过来,他就自己拍起了手,于是我们一起为他鼓掌,然后再次鼓励他到里面去,他往里探了探头,手伸进去摸了摸窗子,还是走开了。
如此又反复三四次,最终那天没有进去。
唉,由于旁边没有其他宝宝,我们大人又钻不进,无法做示范,没办法让他消除顾虑。
第二天,晨晨又到小房子前,但都是开关门,就是不愿意进去。正巧冬冬也来了,钻进去后,坐在里面开心地抱着娃娃,东张张西望望。于是,我问了:“冬冬,墙上有什么呀?”(指指里面)看着我和冬冬开心地一问一答,晨晨终于按耐不住,进去了!
后续: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都要在里面玩上一阵子。
分析:
16个月龄左右的宝宝不能坐着几分钟不动或只玩一件玩具,他们喜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反反复复玩几样东西。在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有了老师、奶奶的不断鼓励,玩得更是乐此不疲。
开门和关门是晨晨这个月龄段能够做到的大动作,并正处于熟练阶段,对于他来说,可真是了不起。
类似走进小房子,在某种角度能够增强宝宝的胆量,激发宝宝初步的探索欲望。那为什么晨晨不愿意进去呢?可能是因为对狭小空间的陌生,他不知道进去后会怎样,就采取了自我保护的做法。当他看见其他人进去后玩得很开心,也就进去了。由此可见,成人如果想鼓励孩子去做探索尝试,必要的示范也是应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