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儿童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例如,美国新泽西州要求所有儿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工具。在英国,为全面提高儿童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简称ict)。这门学科旨在为儿童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作准备,儿童可以运用ict工具创造性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学会如何使用ict迅速地从社区、文化中获得思想和经验。还要求在数学、理科、历史以及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中也要根据具体内容,加强对儿童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指导。在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变化。日本计划1999年实现小学两人一台,初中、普通科高中一人一台教育计算机;2003年所有小学联上互联网等等。
今天,基于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的飞速发展使"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成为共识。由此,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物质资本的指标已无法真正解释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专家们因此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将包括教育、通讯、基础设施因素在内的无形因素纳入其中。由新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物质贫困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然而,由于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能力的贫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则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生存力与竞争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需求,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我们还认识到在加强各种教育产品的"信息素养"培养功能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数字素养"等的研究,以期全面开发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
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儿童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是:
1.信息素养
具有信息素养的儿童能够高效有效地获取信息。 具有信息素养的儿童能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具有信息素养的儿童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儿童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儿童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文学作品和其它对信息创造性的表达。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儿童具有信息素养,并努力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优秀
3.社会责任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儿童具有信息素养,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儿童具有信息素养,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儿童具有信息素养,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目前,美国己有60%以上的工作需要懂得计算机并具备信息素养的劳动者,其工作或多或少要运用网络资源。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围绕信息素养的讨论,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