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游戏活动开始了,只见张译和另外一个男孩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彩泥、工具进行游戏。李鸣站在玩彩泥的桌旁边看着,显然是想一起玩。这时张译看见了向李鸣招招手,但他的身体没有动,而另外一个孩子只顾自己玩,不予理睬。看到这一情景,我走过去说:“张译真棒,会请李鸣一起玩。”可是张译他们还是自己玩着,没有反应。“我们挪挪身体,挤一挤,李鸣就可以坐下和你们一起玩了。”我说。只见张译把小椅子往旁边挪了一下,对着李鸣说:“李鸣,来吧。”李鸣看见有空地方马上搬了椅子,和他们开心地玩起来。
思考:
事例中张译虽然有让李鸣参与游戏的愿望,且通过招招手的动作表达出来,但是他却没有完成李鸣想参与其中的愿望。而张译的这种表现属于“缄默语言”,即幼儿由于年龄和经验限制,一些信息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而往往通过一些非语言行为,如动作、眼神、表情来表达。那如何来解答幼儿的缄默语言呢?
第一次教师的语言提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说明教师并没有了解张译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即张译缺乏语言正确表达意思及具体的行动经验);第二次教师给予明确、具体的语言和行为支持,张译理解了便付之实施,一句行为的提示描述,让李鸣快乐地游戏。
可见幼儿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有时会用行为等缄默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应该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回应幼儿的缄默语言,促进师幼之间有效的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