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本 促育人
我园是一所农村乡镇幼儿园,全园28名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学校的知识水平都不一样,她们平均年龄仅有20岁,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仅占40%。面对《纲要》的深入落实,面对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又面对我园年轻的教师队伍这一现状,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培训教师的任务迫在眉睫。《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呈现在幼儿面前。而我们作为管理者,也要做教师们专业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园一直把“园本培训”作为最重点的工作来抓,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也就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 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轻松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处处体现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发展。那么,作为年轻教师,是很难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及方法,促进了教师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发展。
1、“拜师结对子”促进新参加工作教师的提高。
新教师刚参加工作后,根据他们自身学历水平、性格特点,进行拜师结对子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他们很快在老教师的带领下,熟悉了一日生活常规,同时,教师们之间也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例如,我园有一位工作5年的教师,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近几年来带出了好几位好徒弟,带的几位徒弟现在都当了班长,各个都特别出色。只要交给张老师的任务,他都能认真完成,唯独缺乏创新能力,经过这几年新教师的影响,使他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2、“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更直观的学习。
理论学习是必须的,可怎样将理论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我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手拉手园教师请到我园进行实地指导,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引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通过区教研室老师的视导,也使我们的工作向前迈进了一步。针对我们的工作,我们又经常带教师走了出去,参观姐妹园及优秀园所,学习他们的环境创设、活动区的开展、丰富的户外游戏及严谨的一日常规,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回园后,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园内,教师间又采取互相学习的方法,积极发挥本班的特色,互相观摩。经过互相观摩、互相介绍、互相提建议的形式,老师们也互相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更直观地进行了学习。
3、三教轮岗式培训,促进教师保育知识的提高。
我园是三教轮流带班的形式,三教轮流又和有专职保育员不一样,教师既要了解教学如何开展,又要参与生活指导。针对年轻教师缺乏保育经验这一现状,采取三教轮岗式培序,即三人每周有一名教师要做生活班老师,熟悉保育知识,指导幼儿生活。
4、周一沙龙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
为了促进年轻教师能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我们利用每周一升旗的时间,让年轻教师轮流在旗下讲话。又利用中午培训学习时间,采用“大家来帮忙”的形式,解决教师们在保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改变以往单调的培训学习形式,使教师们不再为学习所反感。
二、 培训内容全面,教师得到全面发展。
1、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
在培训年轻教师各种园内规章制度的同时,又重点向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我们对新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四多:多问、多学、多想、多做。在家长面前,不烦不燥,新教师不知怎样做家长工作时,我们采取让教师与家长换位的方法,反思家长的需求,与家长进行沟通。
2、 理论学习为先,结合教师实际,首先培训教材教法。
作为教师,就要养成学理论的好习惯,理论学习是教师水平提高的第一步,我园把《纲要》、《细则》和《快乐与发展》及《保育员应知应会》作为教师必读的书目去学习、理解。我们又结合来自不同地区老师的现状,根据《纲要》要求,结合五大领域培训教师教材教法,使他们初步领会在一日生活中怎样融入五大领域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的目标意识逐渐增强了。
3、 结合常规工作,进行常规工作培训。
教师有了理论基础,就要熟悉了解一日工作常规,于是,我们又将一日常规化分成六部分(生活环节、集体教育活动、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及环境创设和家长工作),针对这六部分内容太多,但每个环节都必须环环相扣,针对年轻教师,缺乏教育经验,怎样才能使她们学得扎实呢?于是我们将这几部分内容分散到了学期中进行重点学习指导。例如:第一学期,重点研究怎样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及怎样做好家长工作;第二学期重点是环境创设;第三学期在前几个学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室内区域活动及室外区域活动的开展。通过针对学期重点进行培训,使年轻教师很快熟悉了一日工作常规。幼儿一日常规秩序井然、墙饰环境创设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注意了目的性,充分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4、 注重教师形象培训
教师形象是幼儿园的一面镜子,我园都是年轻教师。于是,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对教师进行“怎样搭配衣服更好看?”“幼儿园教师怎样化妆更适宜”及“良好饮食习惯的营养搭配”等问题进行学习培训,教师们培训后,受益匪浅,促使我们集体更团结、更有上进心了。
三、 教师的进步,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经过系统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们观念更新了,从而促进幼儿得到了全面发展。
1、 一日常规的培养,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一日生活习惯。
走到每个班,将会看到孩子们个个排队饮水、洗手,洗手步骤一步不落,饮水量达到了标准,值日生个个认真、细致,小小班长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就连小班的幼儿第一学期都能自己穿脱衣服,还会将衣服叠得整整齐齐。
2、 良好班级墙饰环境的创设,体现了幼儿的参与与发展。
通过多次学习刘占兰老师的“幼儿园墙饰的分类及特点”后,教师们基本了解了墙饰环境的创设,在创设主体墙饰时,能找好切入点,基本体现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常规墙饰的创设,使幼儿了解了值日生规则及饮水的益处,还养成了每天关注天气预报、每天整理图书、关注自然角的好习惯;功能性墙饰的创设,提示了幼儿的洗手步骤,穿衣脱衣的顺序,还养成了看见地面脏,主动拿拖布进行拖地的好习惯;区域背景墙饰的创设,逐渐让幼儿学会了按计划做事、按规则做事等等。
3、 自制大量玩教具,丰富幼儿活动。
玩具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老师们经过培训后,利用各种自然材料自制了大量玩教具。如:用废旧物自制的科学类玩具,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索;自制的益智类玩具,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自制的角色类道具,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自制了大量户外游戏材料,促进了幼儿体能的发展;老师们为丰富幼儿活动,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带幼儿进行采摘、参观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幼儿社会的大课堂。
《纲要》所追求的教育思想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因此,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通过近几年对教师的培训、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教师的提高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让每个教师都发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促进幼儿园整体的进步,因此,我们的整体理念是“教师文本,促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