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快乐,灵敏的听觉是感知音乐的前提,教师一定要让孩子从听觉入手,让孩子多听,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运用各种有趣的音乐手段来激发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听音乐的兴趣,培养听的习惯,从而分辨出音乐中的细微差别。另外,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等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还要借助与多媒体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为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 例如一首歌曲或乐曲,我们配上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图案让自己想象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等。
比如我在一次孩子自由活动时间放了一段”梁祝”,并给提供了一张在网上下载的两只蝴蝶的图片。我对孩子提出可以认真地听,也可以在不出声音的前提下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10几个在认真的听音乐,听完后,我问小朋友:"蝴蝶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们有的说:"两只蝴蝶在跳舞,跳得很美很美的舞。"有的孩子说:"两只蝴蝶不高兴了,它想找妈妈。"还有的孩子说:"两只蝴蝶玩得太没意思了,它想上园。"等等,孩子的回答是天真的。之后我又让可以表演一下蝴蝶,那些在玩其他玩具的也被我们吸引过来,一起表演。孩子的表现还十分的稚拙但都
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让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会想象力、独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