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在我国小儿患病率很高。g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了血红蛋白合成致使血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缺铁性贫血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尤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一)病因 1. 体内贮铁不足:如早产、双胞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 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人乳、牛乳含铁量均低,不及时添加富铁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 生长发育因素: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需铁量相对比成人多。
4. 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长期小量失血、慢性腹泻也可致缺铁。
(二)临床表现 gggg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症状轻重取决于贫血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神经精神变化:常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较大小儿常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正常儿童。造血器官表现: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其他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常有呕吐、腹泻。
(三)诊断: 1. 有明确缺铁的病史: (1)母亲与期成哺乳期严重贫血; (2)早产儿或双胎儿; (3)生长发育速度快; (4)营养中铁摄入量不足; (5)有慢性感染。 2. 有贫血的临床表现。 3. 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 (1) 生后10天的新生儿,血红蛋白< 145g/l; (2)10天-3月,暂以<100g/l为贫血; (3)3月-不足6岁<110g/l; (4)6-14岁 <120g/l。 4. 其他实验室诊断指标。 5. 铁剂的治疗有效。 6. 贫血的程度分类: (1)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 (2)中度:60 -90g/l; (3)重度:30-60g/l; (4)极重度:<30g/l。
(四)治疗: 重点是补充铁剂,去除病因。 1. 铁剂治疗:可用硫酸亚铁片剂。 2.病因治疗:血红蛋白含量90g/l以上先调节饮食,1月后不好再服铁剂; 90g/l以下铁剂治疗。 3.对症治疗。
(五)预防: 1, 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与合理养的必要性,普及防治营养性贫血的知识。
2, 注意母亲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及合理膳食,防止铁和其它营养素缺乏。
3, 饮食安排: (1)提倡母乳喂养。
(2)足月儿在第4个月后,低体重儿 (包括早产儿和小样儿)在第2个月后应维生素c及含铁较多的菜汤(绿色蔬菜)及水果汁。
(3)4个月内小儿尽量不加半固体或固体食物,以免影响人乳中铁吸收
(4)5-6个月后可在粥内,米糊内 加蛋黄,鱼泥,肝泥,肉末等含铁较多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在两次之间喂养,每日1-2次。 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绿色蔬菜泥,菜末,水果泥等。
(5)4个月后根据小儿具体状况,酌情选用铁强化食品。
(6)养成小儿良好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尽量供给富有铁质维生素c的食品及动物性食物。每日摄入的铁包括在食物中所含的铁,每公斤体重以1毫克为宜,每日总量不超过15毫克。
|